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咫尺之間」-吳怡蒨個展



展覽地點 | 青雲畫廊 (臺北市中山區明水路471號1樓)
展覽時間 | 2020.11.14 (六) -12.13(日)
開幕茶會 | 2020.11.14 (六) 15:00
營業時間 | 週二至週日10:00-18:30 (每週一公休)
聯絡信箱 | cloudgallery1@gmail.com
交通位置 | 近大直捷運站3號出口, 步行約10分鐘
Tel:+886-2-25332839
 
看更多→
https://www.facebook.com/CloudGallery/  (青雲畫廊粉絲專頁)
http://www.cloud-gallery.org/zh-TW/exhibitions (青雲畫廊官方網站)




咫呎之間展覽論述
 
文/ 藝術家 吳怡蒨
人看待事物的方式習慣於將過去的生活經驗套用於其中,將已被定義的物件毫無懷疑的認定於眼前的事物上,例如:圓形的就是球,方形的就是書。究竟我們看到的是不是自己想的那樣的樣態呢?同樣的事物或許真的如同我們經驗中被定義的物件一樣,但是相同的物件,若透過不同的鏡頭或角度觀看,使原來的造型扭曲變形而無法變認,雖然還是一樣的東西一旦脫離了我們的認知經驗範圍,我們很難認定該物件的真義。因此,我們以往用經驗看事物,用眼睛來認知,這樣的行為是否應該被質疑?我們所看到的是否是事物的全貌?抑或是局部?我們的眼睛在鏡頭隨時可能被矇騙吧!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立體派的藝術家即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雖然畫面上呈現分離破碎的色塊,有別於我們的經驗認知範圍,還被稱之為抽象藝術,但是以這樣的方式去追求物件忠實完整的表現,其實才是真正具象。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物品,四四方方的造型,五顏六色的外皮包裝,內容則藏有各種包羅萬象的知識與故事。我們出門帶著它,休息時翻閱解悶,書陪伴著我們的日夜,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書,設計師的書為厚底精裝本,學生的書是講義參考書,科技新貴的書則是英文雜誌,而時下文青則常帶著一本詩集。書一直都是知識的泉源,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媒體的發達,獲取知識不再像從前一樣必須靠書籍了,但是過多的資訊量每天從網路湧進我們的生活,宛若一大疊的書永無止盡的塞進我們的大腦之中,過多的資訊獲取總是令人難以承受。

某日,當我在家中隨手來拿起一本書仔細的觀看,我思考著眼前個物件如果去掉「書」的意義時,這物件即成為一個四方型的幾何造型了,這個幾何造型,五顏六色有大有小,再將它放大看,它的側邊無數線條、夾雜色塊,再放大看,只剩下基本的點線面而逐漸無法辨認它,這樣的幾何抽象色塊與線條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層層堆疊於客廳書桌床邊的風景煞是有趣。這個觀看經驗告訴我用一個不同於平常的距離看,原熟悉的事物會變得陌生無法理解。

「距離」成為一物件認知的重要關鍵,適當的觀看距離才能符合原先物件預期的定義。即書本的本質不變,經過觀者的眼睛距離改變之後,書本容易脫離原來的樣貌而失去原來我們所賦予給它的定義。

此次展覽中,書本為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使用如此日常平凡的物件來說明咫尺之間的觀看差距是較容易被理解的,在畫面上透過鏡頭放大,讓書的造型失焦而暫時擱置書籍本身的意義從而觀察其原始基本的樣態。創作時,運用擠壓、扭曲變形的手法,強調書本造型中的點線面元素也藉此表現書堆層層疊疊的厚重感,放大的效果也創造出畫面的壓迫壅塞感,希望能夠使觀眾感受到現代人對於資訊過多難以承受之感,趁之審視我們的生活步調與我們對生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