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台灣當代藝術家

  • 謝明達 Ming-Ta Hsieh

創作理念:

關於創作狀態

做藝術就像通過一種未被完全的狀態去接近開顯‧在我的觀點看來,一件作品的現實價值或實體形式越明確,對藝術本質的干擾越大‧我也不想把我的作品與”我”關聯在一起,當然它的出發點是來自於我,但當一開始時,它就與我分離開來‧那是我設計的一個通道‧創作對我來講是一種完全的過程,但事實上這過程最終沒有被完全過,因此我無法帶著一個已經完全的個體對觀者展示些什麼‧若我讓我的作品被知道,只是認為也許這樣的開展途徑可以因為觀者的介入及想像而再次被啟動‧

“我”(此一語言建構出來的不穩固轉換體)只是創作裡面極小的一介質,或創作行為作為逃離”非自身”(Otherwise Than Being)的狀態所做的嘗試‧因此機制不在於透過存在的方式去創造一種非自身的造作物‧也像一種和世界和存有之間的顛簸,試圖揭露必然性的活者以外的狀態‧



關於影像

活動影像裡的心理時間以一種抽搐的方式展開一種緊張的密度,也由於影像的易流變性,使創作易於放開結構性的語言思考進入屬於諸如身體節奏等語言外的波動‧它並不指向時間(雖然表面如此),他打薄了實像的存在感,它只在遭遇者的獨立經驗中升起‧也往往由這樣的不確定性展開一個中介的空間,觀者與影像間彼此遭遇的可能性於是發生‧



關於身體

身體知覺應當是比思維更接近宇宙體,但身體知覺是無法言說的,當別人問及,

此人開始解釋或描述時,此人已經是在講別的事‧於是,身體知覺也有可能被學術化‧學術化的東西,多少必須寓居於語言,於是經驗整體消失蕩然,僅剩經驗描述‧但學術的進程可以引領跨越學術的終極‧

身體必須”再”消失‧在日常經驗中身體經常是被遺忘的,當思維系統破裂時,身體知覺首先浮出(或是在某些狀況是身體知覺導致思維系統破裂),但這不是終點,身體知覺會再次脫離,但由於那樣的再次脫離會進入什麼是難以言說的,或是說無以言說‧





學歷(修習):

1996~2001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油畫組

2001~ 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數位藝術組



個展:

2000  "假死假活"個展 於台北"Coffee Odeon"

2003 山水再造術-台北湖 個展 台北國際藝術村



聯展:

2000  香港"粉樂町"多媒體藝術展",參展作品"把脈"

2001  古名伸舞蹈團"狂想2001"---'下一站 ' 影像動畫製作

2002 尋找城市II 不知名的總結--港口 展出作品1/2 於高雄豆皮藝文空間

2002 新媒體藝術計畫 展出作品--螢光香噴噴 於華山藝文特區

2002 從北歐到台灣--錄影藝術交流 播放作品:1/2、3.7.21 於台北國際藝術村

2003.3 少年替身 聯展 東海大學
2003.5 "夜視‧台北"國際錄影藝術展 展出作品"山水再造術-台北湖"
2003.6 "金剛不壞"台灣當代行為藝術錄像展" 展出作品"螢光香噴噴"




個人網頁:http://www.eyennet.com


作品集錦
相關資訊
  • 期刊共有1本期刊 :
  • 潘羽祐、謝明達、陳逸駿、張嘉良-男喃自語
  • 書(刊)名稱:典藏今藝術( 卷期:280 / 頁次:213- / 出版日期 :2016.01 )
    作者 : 侯昱寬
  • 剪報共有1則剪報 :
  • 2003.01.20 自由時報 36 - 作者 : 康俐雯
  • 吳達坤、謝明達影像創作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