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本案榮獲文化部2024第九屆公共藝術獎-藝術策劃獎


策展脈絡
 
「藝居—家的進行式」公共藝術計畫,藉由「藝術行動」、「駐地創作」和「永久設置」三種計畫類型,發揮社宅公共藝術「創造」、「銜接」和「關懷」三向度。打破物理和心理層面的藩籬,促發對生命的反思,與和社區、環境、社會間的連結,催化地方再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認同。
 
 
一、藝術行動的核心思維
 
以城市視野,串聯五基地
以跨越區域五基地的藝術行動,蒐羅與分享不同區域市民的「故事」,以網站平台、實體社區報和社群媒體串連和擴散,發揮本案作為全市社宅的揚聲器。
 
引導當代藝術能量,挹注公共藝術
多元管道引入各界創作者、當代藝術的活絡能量。當藝術作為一種行動,提供想像和思考的路徑,透過身體實踐的過程產生意義。
 
從個人情感創造群體認同
家是生命的關係,從出生開始,隨著時空軌跡形成的有機體,其中牽引的人、以及與人相連的物;它是記憶、複雜的心理混合、是生命的故事。城市的敘述、書寫與閱讀,必須回歸到每一個真實的個體,讓真誠的情感得已抒發與流傳。
 
 
二、駐地創作的真正意涵
 
藝術進駐本身的流動性
藝術進駐本身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流動性的,遊走於社會文化脈絡與觀眾;其可能性包含藝術家與觀眾參與對話的可能性、異文化交流、藝術家在公共場域的展演、或社會介入以及藝術創作過程的強調。
 
將經驗留給地方,發揮整體價值
連結長期在地經營之社群合作的藝術營造,拉近生活與藝術的距離,使與人與環境及社會產生連結,使地方產生新的意義和生命力。
 
時空的影像和歷史記憶
影像是時間與空間共同經驗的連結,成為「同一個時代」或「同一個地點」的召喚。對在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回溯、對歷史與記憶的注目,以及對人的關照,是駐地創作的核心。
 
 
三、永久設置作品的方針
 
創造居民見面機會的作品
都市人口不斷增加,建築物向上發展,土地及公共空間的可及性漸漸喪失,高層住宅導致人與人的關係疏離。活絡社區空間環境、使垂直化的鄰里生活增加接觸機會〈contact opportunities〉是本案永久作品的主旨:1.縫合街道、植物與人的關係,創造休憩、駐足的行為    2.使用環境友善的材料,創造遊憩、放鬆與驚奇的作品。
 
表達生態、環境的永續意涵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表達人與自然共生共存,是本案永久作品的理念。大自然提供我們從餐桌上的食物到身上的衣服、從生活的工藝到文化傳統的生命基礎來源。
 
傳遞家的意象之療癒系特質
當我們進入家的領域,希望能夠沉浸在溫暖和自在的氛圍。作品運用溫暖的色彩、柔和的線條、友善的材質和諧共生的內涵,產生撫慰、療癒、滋養的感覺。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總表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合作協力單位: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健順體系臺北市松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臺北市明道國小
 臺北市永建國小
 
官方網站:https://eg.deoa.org.tw
FB粉絲團:藝居living humanity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