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非畫廊:豔陽之外-2022楊智富個展



豔陽之外-2022楊智富個展
From Out of the Shining Light-Yang Chih-Fu Solo Exhibition
展    期│2022/03/05-04/30
專家導覽│2022/03/05 15:30  熊鵬翥(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作為一名藝術界的資深工作者,楊智富在圈內大多是以教育工作者、策展人或評論人為大家所熟知。也因為工作緣故,在逾三十年的藝術職涯中,僅間續地舉辦個展或參與聯展。然而他長期以來創作不輟,始終持續著對於抽象繪畫的探索。
 
2007年藝術家開始創作《底層與完成》系列作品。《底層與完成》主要特徵是表面上看似平塗色面的線條,交錯縱橫間透露出下方好幾層空間,最底層的空間是以「類抽象表現」的繪畫手法,在幾分鐘之間以身體、手勢、激烈的動作、快速一揮而就,而這些繪畫痕跡是不帶概念、沒有主題、不設目標、全然直觀創作的結果。接下來長達幾個月、甚至是經年的漫長時間,則是以那些畫在畫面表層之平塗線條,每一線條色面跨越畫面空間之後,都可能對於原有的底層的繪畫痕跡造成「遮蓋、顯現、破壞或加強」的手法,透過畫面中許多小面積的不合理的「滴流痕跡」是以斷裂方式體現著,觀者能體會到,藝術家必須小心翼翼的、「慢速」的繪畫過程,才能在畫面上保留住最底層的「類抽象表現」所產生的滴流語彙。藝術家說:這是一種「自虐」的繪畫方法。
 
《粉塵》系列,「畫面結構全都由『底層與完成』局部分身而出。」也就是說,《粉塵》系列是以局部框取《底層與完成》的畫面,同樣是透過投影的手法取得畫面構圖,再以直接上色的方式完成。藝術家說:「經過了漫長苦行似的《底層與完成》工作,在執行《粉塵》作業上,得到極大的療癒功效—色塊,特別是一層層顏色的堆疊,像是擦拭玻璃般,片片塊塊透出窗外原本已有的視界風光。」藝術家刻意,以象徵著自己生命記憶與文化記憶的四個面向,獲取畫面色彩基調的因子:「草山飄霧色系」、「深夜溫度色系」、「古早火柴盒色系」、「彩色負片色系」,也帶入了藝術家的在地文化經驗與軌跡。
 
2022年個展《艷陽之外》,延續著前述繪畫系列的發展,卻轉進了幾乎是單色繪畫、卻不是單色繪畫的繪畫狀態。或者,應該是說,只因為這些是在全球與台灣疫情嚴峻、不能出門期間所畫的作品,恰恰體現著繪畫語言的幾種單純樣態,整體來說,是一極度安靜的繪畫世界。這些完成於疫情期間的《粉塵》作品,「粉塵」已經從原本隨風飄散的花粉沾染的意涵,轉為如同COVID19一般散播的意象,而這樣的「粉塵」彷彿更具標定特定時空的意義。
 
《粉塵-COVID19-黑》和《粉塵-COVID19-白》是延續著先前2019年的《粉塵》系列的《粉塵-深夜溫度色系》和《粉塵-草山飄霧色系》再完成的新作。
 
《粉塵-COVID19-黑》畫面幾近全黑,觀者必須從不同的視點去看,方能看到黑與黑之間仍存在著的邊界。《粉塵-COVID19-白》則是明度接近的淡粉色、淡綠色、淡青色撞在畫面上,撞出了一層籠罩畫面的白霧狀色感,予人白色畫面的整體感,但奇妙的是明明都不是白色。
 
《粉塵-蔭色系》則是這兩年來的新系列,從色彩學來說,是各種鮮明色彩的灰階吧,從色彩感的物質屬性來說,則透著一種很難描述的色感,明明看著是紫色、綠色、藍色等等,怎麼都像是掉了一階彩度,變得很「斯文」,典雅而安靜,像是去掉了色彩的喧嘩聲,緩緩退開了一個隱密的世界。
 
有趣的是,無論是黑與黑的撞色、或明度相近色彩撞出的白,再或者是高彩度色彩去掉一階彩度,《艷陽之外》的三個《粉塵》系列在畫面上,都是從前期《底層與完成》和《粉塵》畫面空間的高張力線條的躍動,突然轉向一種「撞」的瞬間,透過「撞」而打開極度和諧、安靜的色彩世界,體現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色域氛圍,而這樣的色域原來是潛藏於高張力、高強度的繪畫語彙之不可見之處。藝術家說:「而這份察覺,也就敞開了另一份察覺─藝術創作對我而言,重點在發現而不在創造。創造屬人為,人為有限,而發現無窮。」
 
透過楊智富的創作,觀者可以體會到藝術家如何透過只存在著造型語言、色彩、畫面構成幾種極少的繪畫語彙所創造出的「神秘之旅」、「意識流考古之旅」,是如何沿著西方抽象繪畫的時代之流,引導轉向至台灣這塊土地,透過行經個人生命階段與時代快速變化的變奏之間,譜寫出屬於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系譜式的硬邊抽象繪畫,將扎根於大地的自然風景與時代變異中的人文景觀混融於他的繪畫之中,既具有與西方抽象繪畫歷史辯證的力道,又回映著台灣時代命運的獨有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