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双方藝廊:《戰爭與美術—作戰吧!少年少女們!》 陳擎耀個展


展覽日期|2025.11.08- 2025.12.13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
     臺北市北安路770巷30
 

双方藝廊榮幸宣布,於 2025 年11 月 8日至 12月 13 日展出藝術家陳擎耀的最新個展「戰爭與美術—作戰吧!少年少女們!」,延續陳擎耀在日本福岡市田川美術館廣受矚目的展覽「開戰84年 戰爭與美術 - 陳擎耀個展」,在台灣脈絡下重新編排理解二戰時台灣與日本,被殖民與殖民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陳擎耀的創作挪用台灣、日本、韓國的流行文化、政治圖像或藝術素材,發掘隱藏在其中的權力意識、領袖崇拜與集體主義,再透過戲謔的改編解構其權威性。

本展展出陳擎耀取材自二戰時期台日兩地戰爭畫的全新作品。其中尺幅達三百號的寫實畫作《OO部隊的死鬥-某東亞小島戰線》,戲仿了藤田嗣治一九四三年的《OO部隊的死鬥——新幾內亞戰線》。陳擎耀將二戰前線的慘烈景象,改由一群攜帶 AK47 的少女軍團以笑鬧姿態演繹,承襲了原作構圖的壯闊與強烈戲劇張力,但畫中大量出現的高中少女小物則暗示了當代性。作品標題指涉的「某東亞小島」,更暗喻了台灣可能面臨的未來危機。

相較於前線的慘烈,台灣二戰期間的時局畫則呈現了戰時人民的生活切片,取材自陳敬輝《穿制服的少女》與蔡雲巖《男孩節》的兩件錄像作品中,女學生聊著制服、母親與孩子想望未來,平凡的日常對話中隱藏了被戰爭與政治情勢牽引的無奈現實。

展覽也與二戰時期日本的相關文物共同展出,包含畫冊、明信片,以及對當時少年影響深遠的刊物《少年俱樂部》(せうねんくらぶ)及其附贈的軍艦模型。該刊物的視覺敘事風格與陳擎耀創作中運用的日本流行文化及ACG 美學亦有著密切的傳承關係。除了少年,本展也呈現了女性在戰爭中的多種樣貌,如女學生、母親和AK47少女軍團等。

透過並置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本展引導觀者思考面對過去歷史時所能採取的不同視角,標題中的作戰,除了文物及繪畫中戰爭時期的少年少女們外,如策展人賴佩君所言,在背後參與「作戰」的還包括陳擎耀自己、《少年俱樂部》的編輯們、戰爭畫畫家等角色,在藝術與文物的並置下,可更清楚看見這些「少年」們,如何在各自時代的戰爭敘事與繪畫風格中,構築出既相互呼應又充滿差異的戰爭圖像。

陳擎耀,1976年生於台北。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曾獲台灣藝術新貌獎及台北獎首獎殊榮,並於2009年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台北分會劉國松創作獎助計畫赴紐約進修。陳擎耀近年的作品多以攝影、繪畫為主,表現的題材廣泛,作品關注權力符號的解構。其作品多挪用流行文化─尤以日韓─符號,甚至亞洲政治人物肖像等等,進行大肆的改寫與重述,重新編寫出極具詼諧與滑稽感的畫面或舉止,或是將自己融入作品中幻化為他人,而這樣操作對原物所造成的巨大反差感則不免讓人會心一笑。如此透過對權力符號的降格,藝術家無非是對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進行反諷,並且冀望人們能夠在微笑的同時,重新反思自身周遭各種因權力作為而造成的荒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