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出去一下,等等回來-黃奕翔個展

開幕茶會:2018 / 7 / 21 (六) 3:00 pm
藝術家座談:2018 / 7 / 21 (六) 3:30-5:30 pm
座談與談人:王聖閎(藝評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 

主辦單位:絕對空間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贊助單位:文化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藝術家展覽論述 / 
 
基於某種衝動,我和絕對空間談了一檔展覽。

然後我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因為我根本沒有東西可以展,甚至沒有東西想要展。後來我想說,既然大家都在說故事,我也算是喜歡聽故事,那不然我也來說個故事好了。然後麻煩又來了,我不想說我自己的故事,因為關於我自己,我並沒有特別想說什麼;我也不想說別人的故事,因為我好像沒有特別想說哪個別人的故事,我也不真的了解任何別人的故事,所以我想說,那還是先不要說別人的故事好了。我才發現我好像無話可說。然而,「不知道要說什麼」雖然是真的,「想要說點什麼」卻也是真的,到頭來我仍然必須面對這個不知哪來的衝動。
 
「故事」可以是假的,但「說」必然是真的,所以,我想我之所以把「故事」當成展覽的模型,只是因為它能夠逼使我去面對關於「說些什麼」的各種難題--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但是我不能直接從這些問題著手,因為似乎就是它們讓我陷入無話可說的窘境。所以我繞了個彎,轉而回想曾經有過的故事經驗。我發現,好的故事經驗就是,無論是說故事的人還是聽故事的人都好像身歷其境,跟真的一樣。所以我就想說,好,那就讓大家身歷其境;不只是展示故事,而是進一步讓展場變成故事發生的地方,讓大家來看完展覽後,也可以變成說故事的人。然後我想,既然這樣,那這個故事不要太複雜,我只要把故事的基本條件設定出來就好。所以我就假設我在絕對空間做了一檔展覽。我假設裡面應該有一些作品。我想像了一些這個展場可能會發生的事。我找了一個演員在展期飾演展覽空間的行政。我請他在佈展期間做一些我想像中這個角色可能會做的事,然後我在一旁將這些紀錄下來。

我暫時不問「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而是改問「在哪裡說?對誰說?」;不是為了逃避那些真正困擾我的問題,而是據此,我才能足夠妥善地面對它們。關於展場、關於絕對空間、關於絕對空間作為展場、關於作為展場的絕對空間…我想說,既然我自己無話可說,那就讓空間說,讓大家說。 
 



關於 黃奕翔 / 
1995年生於台南
2017年畢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班
 
展覽經歷
2017 《引信X引力》,台北藝術大學地下美術館,台北
2017 《2017藝術新聲—畢業生推薦展》,台中
2015 《戀愛是米》,台北藝術大學地下美術館,台北


---------------------------------------------------  
 
 
絕對空間本次推出「出去一下,等等回來─黃奕翔個展」,畢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1995年生的黃奕翔,目前累積的展覽經歷雖仍僅限於學院,然而他已時常思考作品如何導引、創造民眾的觀覽經驗、作品與展覽空間的交融與呈現等各層面。藝術家藉由這次的展覽契機,故意採取「無話可說」的態度,嘗試讓展場空間成為敘事主角,企圖翻轉一般以藝術家自身作品為優先考量的規則。
 
「出去一下,等等回來」,這類句型經常可見於各式商家或熟悉的對話之中,對於黃奕翔而言,更多則意味著逃避成份,一種他將藝術家原應擔負的述說責任拋回給空間的預示。因此,在這次的展覽思維中,空間存在的基本白色牆面、被蓄意顯露於外的螢幕壁掛架,以及每日所見對面家戶景觀的重複疊影,這些原本就屬於空間本體的部分,卻被一一視為觀看的主要對象,而藝術家反倒成了配角、一種旁觀角色。
 
刻意不去呈現具備意義或邏輯的內容物,反而重重挫敗了觀者對藝術展覽本身的預期。看似極端的無話可說,黃奕翔卻仍介入操弄許多細節,例如共同擺置的紙條與祝賀花盆,兩者意義既不連貫也不相關;抑或是影像裝置中演員的身體行為、各種音效的此起彼落,都持續擾亂觀眾,致使他們感到可疑、不合理、斷裂等狀態,並自行衍生各種想像。
 
黃奕翔以不同件錄像作品,來呈現演員於展場空間內「曾經發生」的不同切面,時間與空間的碎片化除了凸顯意義阻斷的特質,於瓦解觀眾之既定觀展模式之外,更隱約道出有關藝術本質的提問。本展訂於2018年7月18日(六)開展,並於7月21日(六)下午3:00舉辦開幕與藝術家座談,與談人邀請到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和藝評人王聖閎,歡迎大家屆時踴躍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