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双方藝廊:聯展「岩中花樹」&黃博志個展


双方藝廊將於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2月6日推出聯展「岩中花樹」及黃博志個展「四樓天堂」
 
聯展「岩中花樹」將匯聚七位跨越1950到1990年各個世代的台灣藝術家,包含顏貽成(1955-)、林銓居(1963-)、宋璽德(1964-)、吳孟璋(1971-)、李若玫(1985-)、廖以歆(1987-)及徐瑞謙(1994-),通過平面繪畫、雕塑與裝置等多元媒材表現形式,以豐富的創作語彙詮釋當代文人精神。
 
延續與台灣三星合作的「光年計畫」,黃博志個展––「四樓天堂」,由台北市立美術館與紐約表演藝術雙年展Performa共同委託製作,繼參與2019年紐約Performa表演藝術雙年展及2020年韓國釜山雙年展,本作初次回到台灣展出,將以錄像裝置結合手稿、出版品等形式呈現。
 

聯展「岩中花樹
黃博志個展–「四樓天堂」
展覽開幕|2020.12.26 (六) 15.00
展覽日期|2020.12.26-2021.02.06 (周二-周六, 10.30-18.30)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770巷28號)





聯展「岩中花樹

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云:「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傳習錄》

展名「岩中花樹」取自明朝理學家王陽明《傳習錄》,文中王陽明將貧瘠巖石上生長的花朵來闡釋「心外無物」,並道出岩中花樹及風之姿態,唯有體驗才能昭顯。在東方藝術中,「山水」與「自然」始終為創作與美學的核心,藝術家通過創作來進行藝術思想與精神體現,「岩中花樹」便是一種觀賞作品的審美姿態,既是創作者與其創作機緣相遇的狀態,也是觀者凝視作品時的心境變化。猶如學術研究者沈伯丞所述:「當觀者與作品相遇,乍然間,藝術家便已將『巖中花樹』傳至觀者內心,創作與審美當下相遇。」



黃博志個展–「四樓天堂」

〈四樓天堂〉改編自2017年發生在紐約法拉盛 (Flushing)的真實社會案件。一名中國籍的非法移民性工作者「宋揚」,在警方的掃黃行動中從四樓墜下,不治身亡。宋揚生前曾在塞班島的成衣血汗工廠工作,直至成衣產業規模萎縮,她隨著具有美國公民卻年長40歲的丈夫移居紐約法拉盛,希望重啟生活。年齡已長的丈夫不克工作,非法居留的宋揚只能透過在地下按摩院提供性服務以維持生計。宋揚過世後,生前租賃的公寓再次被出租,店名諷刺地取名為「四樓天堂」(Heaven on Fourth)。宋揚的死道出了美國底層移民生活的黑暗,同時加諸紐約市政府處理非法按摩與性交易問題的政治壓力,更多隱而不見的問題持續浮現,在倡議團體努力下,她成為紐約州爭取性工作者除罪化的象徵。雖然《紐約時報》曾經大幅報導宋揚的個人故事,但種族、移民、性工作者的多重身份,她的故事、她的死成為躁動不安的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一環,隨時間推移,逐漸模糊不清。
 
〈四樓天堂〉原為限地製作的演出,發生在一間臨時搭建的兩層樓酒吧「四樓天堂」中,演員們平實的聲調此起彼落,朗誦著包括黃博志在內共五位作家們(三位華裔美籍作家、一位臺灣劇作家)所重構的私人生命故事——是關於宋揚,更是關於真實世界裡每個角落相似又相異的「她」——虛實交錯的內容,或許打斷觀眾理解真相的機會;參差其中的調酒,或許讓觀眾沉浸在如夢境般的陳述中,又或許觀眾的雙眼不敵紅色霓虹燈瀰漫出的光色而顯得沈默。不論為何,藝術家及作家回應真實所展現出的想像和困境;新聞事件和歷史文本交疊的多重敘事,〈四樓天堂〉歡迎你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