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五感採集開箱地方

  • | 2024駐校計畫

陳科廷:

Ke-Ting Chen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從事地衣生物多樣性研究。曾於友邦國家執行農園藝計畫,研究南島語族傳統生態知識。現為「採集人共作室」執行人,以家鄉新北坪林為基地,從生活與生態中採集創作,結合藝術與環境教育,規劃及舉辦系列課程、多場展覽及工作坊。
並於 2018 年迄今持續進行「坪林故事採集」系列計畫,藉由採集故事串聯不同世代,與在地學校深根合作,結合地方社群力量,推動跨域創新的地方學與食農課程,透過保存與活化創新利用,以地方的永續發展為任務,實現與環境共存的可能模式。
 
近年策畫執行展覽「坪林雙年展-有河不可?」(新北市坪林,臺灣,2023);作品「記憶合流—北勢溪的共生故事」參與聯展新北市美術館移地行動系列計畫「XOXO我們與自然的距離」(新北市淡水,臺灣,2022);2022 Mattau 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駐村及展出作品「曾文溪流域食譜 Recipes of Zeng-wen Watershed」(臺南市官田,臺灣,2022);202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自然,作為一個禮物」駐村及展出作品「承接 Receiving」(臺北市關渡,臺灣,2023)。


作品列表

2023.09 承接 Receiving(202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2021.11 東犬島野花圃(馬祖東莒大浦「東犬島野花圃」工作坊成果) 
2021.09 坪林尋怪Strange Pinglin (互動地圖網站視覺設計)
2021.05 野 許我們就這樣深愛著(礁溪了了SUNIS藝廊「人之野」展覽裝置)
2021.03 坪林共生花園(109年度新北市社區規劃師計畫「有機創生,鬥陣來坪林」植栽設計)
2020.12 回魂數,樹魂回(2020 Lab Kill Lab-植托邦Phytopia工作站)
2020.07 家庭發酵室(臺北市萬華區青年公宅公共藝術計畫) 
2020.07 良藥苦口 Bitter is better- bitterness scale workshop(2020文化燉工作坊)
2020.05 生命之牆(大稻埕厝內快閃店概念展裝置) 
2020.05 你也將成沃土(大稻埕厝內快閃店概念展裝置)
2020.01 記憶滋味(臺北市文山區興隆公宅公共藝術計畫) 
2019.11 植物放大鏡陶藝坊:北投平埔篇 (尋找刺桐的家 - 平埔族群在哪裡?)
2019.09 雨林印記 (2019基隆潮藝術)
2018.12 茶山入世 (山不枯快閃攤裝置)
2018.09 Lei Weaving (Watch Your Back  (and Your Front))
2018.09 Fermentation Lab. (Watch Your Back  (and Your Front))
2018.09 Botanical Detective (Watch Your Back  (and Your Front))
2018.07 Ko mi kokoran, ko ka pantod. 我在芋田工作.我在編織網袋  (流浪的種子)
2018.07 帶 Carry (流浪的種子)
2018.06 島與鳥 (大浦Plus+-造▲島)
2018.06 東莒植物地圖Tag That Plant (大浦Plus+)
2017.11 發酵遷徙地圖 (科技藝術媒合展會)
2017.08 On the Road, Within the show (路演計畫–後山行Road Show 2017)
2017.06 合流計畫
2016.11 荷花荷花幾月開 (時間樣本)
2016.10 風雨時間的枯山水 (時間樣本)
2016.09 歷史單位 (時間樣本)
2015.09 合流II - 給自己的花環
2014.09 合流 (臺北詩歌節多元成詩)
2014.09 風與時間的枯山水(臺北詩歌節多元成詩)
2007.06 烟霾SMOG & HAZE (台北電影節台北主題獎平面觀摩類)


策展列表

2023.11.25-12.24 「坪林雙年展-有河不可?」2022-2023 坪林有河不可成果展 陳科廷、張筱翎共同策展 新北市坪林
2023.10 「瞧姿勢物理學:深入知識的表裡,探索多重生活文化」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線上聯展策畫 線上展覽(https://plaza.openmuseum.tw/muse/curation/90e9a73ff0f4a849d1c6e2e8cab6b120
2023.10 「坪林有河不可-記憶與技藝的合流」計畫成果 陳科廷、張筱翎共同策展  線上展覽(https://plaza.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ecfb89cde12b18d3b43434dd244538e7
2021.10.08-10.31 「不廢觸販舖」2021小城生活-游市嗎?-在地市場藝術串游計畫 楊芳宜、林資芬、陳科廷、 吳宜靜、林俊作(廢青不廢 不廢跨村實驗室、採集人共作室) 花蓮市公所復興市場
2021.09.05-10.03 「茶山尋怪」2021 坪林地方學課程成果展 採集人共作室共同策展 新北市坪林青年工作站
2021.09 「坪林尋怪Strange Pinglin」線上展覽 陳科廷、張筱翎共同策展 網站(https://strangepinglin.collective.tw/
2020.12.05-13 「ㄗㄨㄛˋ伙來」坪林採集人們成果展 2020新北好茶節  新北坪林
2020.07 「家庭發酵室」臺北市萬華區青年公宅公共藝術「家庭發酵室」成果展 臺北市萬華區青年公宅 
2020.08.15-31 「染一片美好印記」坪林國中文化走讀成果展 採集人共作室共同策展 新北坪林老街
2020.06.19 「老街內心戲」坪林國小表演藝術課成果展演 採集人共作室共同策展 新北坪林老街
2020.01.19 「記憶滋味」系列工作坊及展覽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公宅公共藝術「記憶滋味」成果展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公宅
2019.12.07-20 「洄塑」新北好茶節藝術共創計畫 新北市坪林親水公園
2019.06.01-16 「故事之日」坪林故事採集成果展 採集人共作室共同策展 新北市坪林
2017.06.16-07.02 「合流計畫」陳科廷個展 臺北綠兔子小據點
2016.09.02-11.15 「時間樣本」陳科廷個展 臺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張筱翎

電子郵件 : hsiaoling.sherry@gmail.com

獨立藝術工作者,現為「採集人共作室」團隊成員、「擠玩合創」共同發起人,及「足水日工作室」攝影師。長期策劃執行藝術進駐與國際交流及參與地方教育專案,期望透過文化交流與跨域網絡的實踐,讓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及能量擴散出去。目前深度參與「坪林故事採集」、「移動羅曼史」等長期計畫,同時斜槓攝影,讓日常裡的影像創作成為自身更加深刻的表達。
 

【教育程度】
2011-2014 東吳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學士
 

【工作經歷】

個人攝影作品集
https://taphotostudio.cc/
 
▌2021-今 採集人共作室 團隊成員
https://www.facebook.com/collectingbeings/
 
▌2021-今 擠玩tsit uân 共同發起人
https://www.facebook.com/%E6%93%A0%E7%8E%A9-tsit-u%C3%A2n-101353462169091
 
▌2015-2021 竹圍工作室 (國際藝術村 / 非營利組織)

  • 2015-2018 駐村助理

協助藝術家接待相關計畫的執行、活動辦理與企劃書撰寫。

  • 2018-2020 駐村經理

負責所有國際藝術進駐業務規劃、管理與執行,包含空間管理與主辦展覽、座談會、工作室開放日等相關藝文活動,並與國內外單位洽談藝文交流計畫。

  • 2020.1-2020.6 社群與公關經理

社群媒體 (FB、IG) 經營、專欄文章企畫,進行年度行銷規劃與公關媒體聯繫相關事務。

  • 2021 線上駐村台灣協同者

作為印尼駐村藝術家 Prabowo Setyadi 台灣計畫協同夥伴,進行定期計畫諮詢與討論。
https://www.instagram.com/commonplague_commondecency/

  • 2020.6 -2021 專案研究員

進行東亞及東南亞藝術Collective研究與書寫、辦理線上跨國交流座談。
 
▌2020.6-2021.2 g0v零時政府雙年會 執行秘書



【近年參與重要專案】
2020 竹圍工作室二十五週年系列活動/活動策畫與執行、行銷宣傳
http://25anniv.bambooculture.com/
2021-2022 「雲端遊樂場」線上駐村研究計畫 _ TASA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計畫發起人
https://medium.com/@playground.in.between
2019-2021 未來種子 — 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 / 企劃、行政溝通
https://seedingfuture.travel.blog/
2020-2021 共玩計畫 COPLAY Project _ 擠玩 & 竹圍工作室/共同策劃
2020-今 移動羅曼史/共同策劃與執行、策展、攝影
https://notjustlovestories.collective.tw/
2021-今 坪林故事採集/展覽與活動規劃、課程設計教學、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pinglinstory
2021-今 雲海國小食農課程 _ 採集人共作室 & 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畫/課程設計與助教、攝影
2024-今 《我們的成年禮》紀錄片巡迴放映/企劃、行政溝通、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8420903831

 
【文章發表與相關媒體報導】
[廣播] 2024_移動羅曼史:在金萬萬見證的那些日常點滴/那一天的情緒課
https://reurl.cc/0dnxRK
[廣播] 2024_來開創移動羅曼史:那些移工藝術家教我的事/幸福聯合國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9c5fd8a01e2df008d/6603c8ecb8e0670022f4dcf0
[報導] 2024_開箱展覽「在縫隙中拾起」看見移工「期間限定」創作能量/中央廣播社
https://reurl.cc/WNWXWy
[報導] 2023_推廣食農教育 雲海國小為家鄉「種」出一片天
https://vnccu.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226&id=22862
[podcast] 2020_[Howart+] Podcast with Seeding Fut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rainforest and us https://reurl.cc/dGpYeD
[廣播] 2020_世代學習關鍵字-「藝術影響力」25藝術行動里程/聽見這世代:https://reurl.cc/yEOqn6
[報導] 2020_認識泰國藝文產業|國際交流組織、藝文補助與臺泰文化交流概況
https://visionthai.net/article/thai-culture-international-exchange/
[文章] 2019_ 接地氣的博物館!印尼「WAKARE MUSEUM」訴說土地的故事/博物之島,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https://www.cam.org.tw/news58/
[文章] 2018_「引入門」:藝術機構 進入社區後的角色/典藏 Art touch: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603.html
[報導] 2018_ 生態,或:我們如何學著,停止恐懼並愛上藝術/典藏 Art touch: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106.html
[報導] 2018_ 獲補助南向泰國交流 發現藝術行政工作價值/中央廣播電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0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