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五感採集開箱地方

  • | 2024駐校計畫


五感採集開箱地方-地方觀察教具箱研發

 
統籌|陳科廷 張筱翎
教案設計與教具製作|
陳科廷 張筱翎 翁翊博 張筠 莊鈞博
詹程宇 蔡意萍 羅潔 鐘姿儀
影像紀錄|張筱翎
插圖繪製|羅潔 鐘姿儀 陳科廷
箱體設計與製作|蘇界任
顧問|新北市立坪林實驗國中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贊助|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特別感謝|謝忠瑋 高珮馨 鄭琬蒨
 
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教育箱使用手冊
 
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_感官描述提示卡
 
 
 
「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 教具箱
 
本次駐校計畫最主要的環節在於由藝術家團隊陳科廷與張筱翎,帶領坪林實驗國中的學生共同研發「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教具箱。
 
從五感當中的四種感知能力— 視覺、嗅覺、聽覺、觸覺,透過簡易的工具從基礎建立觀察力,讓課程參與者發覺平常隱藏在環境中的事物,啟發細微的感知能力,並協助授課者根據需求延伸各類型的課程。
 
觀察,作為認識環境、社區的啟始媒介,進一步運用教案與教具學習描述、記錄、保存,再以社區主題地圖,作為整合社區資訊、感官經驗的分享介質,最終共同完成屬於自己社區/校園的地方五感教具箱。
 
教具箱理念
1.以觀察生活做為社區的起手式
2.拓展身體的直接感受,連結真實的生活經驗與潛行的地方認同以開源協作為
3.核心價值,建立五感資料庫
 
課程對象
依據目前課程內容以國小、中同學為主,也可是社區大學的學生
 
教具箱內容
以採集保存到開箱解密的方式,引導參與者透過不同形式的五感教具,認識不同感官的觀察與記錄方式,幫助有帶領社區探索課程需求的教師、組織進行教學。
內容將以五感當中的四種感知能力—視覺、嗅覺、聽覺、觸覺,作為認識社區的媒介,運用能自行製作的道具幫助執行者引導學生進行顏色、氣味、聲音、質感的採集,初步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

1. 視覺 — 社區色票採集
以鏤空挖洞的白色紙板,讓參與者到社區中尋找特殊的色彩,並在一旁記錄下發現地點、介質、與感覺,同時拍照記錄,即可及時完成社區的色彩收集。
 
2. 嗅覺 — 氣味聯想瓶
介紹延長植物氣味的方式,例如:乾燥、酒精浸泡酊劑。將之保存在不透明的瓶中,透過這些氣味讓參與者聯想記憶中相似的社區味道,與場景、情境。
 
3. 聽覺 — 聲景記錄與聯想
以簡易的錄音器材如錄音筆、手機介紹記錄聲音的方式。將預錄好的各種社區聲響文放於撥放器中,讓參與者透過聆聽聯想記憶中相似的社區聲景。

4. 觸覺 — 社區材質翻模
以石膏翻模方式,將社區不同物質的質地轉印複製,白色的石膏讓觸覺更單純。參與者透過觸摸聯想社區中可能出現的場景、與質地的感受。並可以線習用色筆拓印方式轉化觸感。
 
5. 社區主題地圖
以不同顏色、形狀的樂高積木組合搭建於一平台,作為整合社區資訊、感官經驗的分享介質。參與者根據社區探索的經驗逐步拼出社區的樣貌,並將五感的採集成果、興趣主題加入地圖中,並延伸串連成路線或導覽媒材,此社區地圖成果即可用於後續進階課程延伸的基礎。
 
6. 教具箱手冊
隨箱附有製作教具的方式;並隨每一項感官探索附上一份教案,集結為一本手冊,講師可根據此教案自由安排所需的課程長度、執行細節與後續延伸。


◎課程場次:

時間 活動名稱 合作對象 地點
2024.06-08 與坪林實驗國中畢業生執行〈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教育箱研發製作 坪林實驗國中畢業生/翁翊博、張筠、莊鈞博、詹程宇、蔡意萍、羅潔、鐘姿儀 坪林
2024.08.23 〈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
教育箱體驗與說明會
放伴教育協會 臺北NPO聚落
2024.09.25 嗅覺體驗植物酊劑 永和社區大學 永和社區大學
2024.10.07 民權國中五感採集視覺課程 厝邊味 民權國中
2024.10.09 坪林實驗國中教師研習 坪林實驗國中 坪林實驗國中
2024.10.14 大地療癒工作坊(微笑山線-大同山系)▲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大同山系採集 樹林社區大學 樹林
2024.10.22 嗅覺教案開發 永和社區大學 永和社區大學
2024.10.25 大地療癒工作坊(微笑山線-大同山系)▲五感採集 開箱地方-社區採集 樹林社區大學 樹林
2024.11.05 樹林療癒點 詩文共創 樹林社區大學 新北市圖書館樹林分館
2024.11.20 嗅覺教案開發 永和社區大學 永和社區大學